附骨之疽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附:靠近;疽:毒疮。紧贴骨头的毒疮。比喻侵入内部而又难以除掉的敌对势力。
出处清·谭嗣同《上欧阳中鹄书》欧阳中鹄批跋:“阴弃者如瘵病,如附骨之疽。”
例子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77章:“这种行动不但不可以截断京汉路的交通,而且北京也受到一定的威胁,所以奉军视为附骨之疽。”
基础信息
拼音fù gǔ zhī jū
注音ㄈㄨˋ ㄍㄨˇ ㄓ ㄐㄨ
繁体坿骨之疽
感情附骨之疽是贬义词。
用法作主语、宾语;用于比喻句。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自力更生(意思解释)
- 零光片羽(意思解释)
- 起兵动众(意思解释)
- 学而时习之(意思解释)
- 昂首挺胸(意思解释)
- 春风风人(意思解释)
- 稳操胜券(意思解释)
- 隳肝沥胆(意思解释)
- 扶摇直上(意思解释)
- 异途同归(意思解释)
- 吉光片羽(意思解释)
- 令人满意(意思解释)
- 急功近利(意思解释)
- 令人作呕(意思解释)
- 一鼓作气(意思解释)
- 风声鹤唳(意思解释)
- 轻重缓急(意思解释)
- 了如指掌(意思解释)
- 心小志大(意思解释)
- 千真万确(意思解释)
- 鸡口牛后(意思解释)
- 洗耳恭听(意思解释)
- 可有可无(意思解释)
- 魂飞天外(意思解释)
- 为虎作伥(意思解释)
- 穷愁潦倒(意思解释)
- 豁然开朗(意思解释)
- 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意思解释)
※ 附骨之疽的意思解释、附骨之疽是什么意思由讲述词义网提供。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饱经沧桑 | 饱:充分地;经:经历;沧桑:沧海桑田。意思是说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形容经历了许多世事变化。生活经历极为丰富。 |
狐群狗党 | 与狐;狗结群为党。比喻勾结在一起的坏人。 |
河鱼腹疾 | 指腹泻。 |
龙腾虎跃 | 腾、跃:跳起;跳跃。像龙那样飞腾;像虎那样跳跃。形容非常活跃的姿态。也作“龙跳虎跃。” |
兵荒马乱 | 兵、马:指战争;荒:荒乱。指社会秩序极端不安定。形容战时社会动荡不安;混乱的情景。 |
大树将军 | 原指东汉冯异。后常指不居功自傲的将领。 |
万里长城 | 指我国长城。也比喻国家所依赖的大将。现也比喻人民的军队。 |
藏形匿影 | 藏、匿:隐藏。隐藏形迹,不露真相。 |
语不惊人 | 语:言语,也指文句。语句平淡,没有令人震惊的地方。 |
倦鸟知还 | 疲倦的鸟知道飞回自己的巢。比喻辞官后归隐田园;也比喻从旅居之地返回故乡。 |
白发苍苍 | 苍苍:灰白色。形容年迈而头发花白。 |
不治之症 | 治不好的病、绝症。也比喻无法挽救的祸患或无法改正的弊端、错误。 |
兄弟阋墙,外御其侮 | 阋:争吵;墙:门屏;御:抵御。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但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内部虽有分歧,但能一致对外。 |
异途同归 | 途:道路;归:归宿;目的。不同的道路;走向共同的归宿。比喻采用不同的方法、途径;得到相同的效果;达到相同的目的。 |
令人满意 | 指让人意愿得到满足。 |
死对头 | 指难以和解的仇敌。 |
珠玉之论 | 形容精辟的言论,卓越的见解。 |
令人作呕 | 呕:想吐;恶心。形容使人厌恶。 |
事与愿违 | 事实与愿望相反。指原来打算做的事没能做到。 |
意兴索然 | 索然:全无,空尽。兴致全无。形容一点兴致也没有。亦作“兴致索然”。 |
打情卖笑 | 打情骂俏,指男女调情。 |
扪心自问 | 扪:按;摸;心:胸口。摸着胸口;自己问自己。指自我反思;醒悟。 |
战战业业 | 戒慎畏惧貌。 |
二三其意 | 即三心二意。指心意不专一,反复无常。 |
打退堂鼓 | 退堂:指古代封建官吏坐堂问事完毕。封建官吏在退堂前;差役要打退堂鼓;表示停止办公或审理案件结束。现比喻跟人共同做事时中途退出。也比喻遇到困难或问题时;向后退缩。 |
爱毛反裘 | 古时穿皮毛衣服,毛的一面向外。比喻不重视根本,轻重倒置。 |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 比喻不要多管闲事。 |
刮目相看 | 去掉旧的看法;用新眼光看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