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萧疏的成语故事

拼音cǎo mù xiāo shū
基本解释萧疏:冷落,稀稀落落。花草树木都已枯萎凋谢。形容深秋景象。
出处《晋祠》:“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
暂未找到成语草木萧疏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草木萧疏)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正身明法 | 《晋书 元帝纪》:“二千石令长当袛奉旧宪,正身明法,抑齐豪强,存恤孤独,隐实户口,劝课农桑。” |
动荡不定 |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77章:“粤系军队又侵入湘南,两湖局势也在动荡不定中。” |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七回:“宋江听罢,扯定两个公人说道:“却是苦也!正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
极重不反 | 清·陈确《答张考夫书》:“今《大学》之为圣经,已成极重不反之势。” |
惊鸿艳影 | 清·王韬《鹃红女史》:“遥见楼头有一女子凭栏临波凝睇,素妆淡服,丰神绝世,惊鸿艳影,湖水皆香。” |
行不顾言 | 战国·邹·孟轲《孟子·尽心下》:“言不顾行,行不顾言,则曰:古之人,古之人。” |
衣锦还乡 | 《南史 刘之遴传》:“武帝谓曰:‘卿母年德并高,故会卿衣锦还乡,尽荣养之理。’” |
夷为平地 | 孙犁《我的绿色书》:“为了方便,把假山、小河,夷为平地,抹上洋灰,使它寸草不生,成了停车场。” |
目不斜视 | 清 李汝珍《镜花缘》:“都是目不斜视,俯首而行。” |
国泰民安 | 宋 吴自牧《梦梁录 山川神》:“每岁海潮太溢,冲激州城,春秋醮祭,诏命学士院撰青词以祈国泰民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