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还合浦的成语故事


珠还合浦

拼音zhū huán hé pǔ

基本解释合浦:汉代郡名,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

出处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 辨误一》:“殊不知珠还合浦,乃后汉孟尝,不可以孟尝君迁就也。”


珠还合浦的典故

我国广西合浦县,东汉时设置为合浦郡,和交趾郡比邻而居。合浦土质不好,一般的农作物都不能在那里生长,粮食产量极低。但是由于合浦地邻海岸,海滨生长着很多优质的珍珠贝母。当地百姓定期到海中捕贝取珠,然后积攒出卖,并以此为生。由于合浦郡的珍珠个儿大色白,晶莹剔透,所以交趾郡的商贩常来收购,有许多商人运来大批的粮食和布匹,直接交换珍珠,因此合浦的百姓一直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合浦珍珠的名气也越传越大,人们交口赞誉,把它称为“合浦珠”。

后来,合浦郡的太守起了贪心,想借合浦珠捞一笔横财。他专门派了一大批人去海滨不分日夜地大量捕捞珠贝。合浦郡的百姓见太守这样干,也纷纷效仿。结果,海里的珠贝几乎被采尽捕绝,剩下的珠贝都迁移到交趾郡的海域去了。这一下合浦郡的百姓可苦了,他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珠贝,也就断绝了生活的来源,一下子陷入了困苦的境地。

朝廷知道这件事情后,就派孟尝去作合浦的太守,治理此地。(孟尝,字伯周,东汉时会稽上虞人。)孟尝到任后,很快就查明了合浦珠贝迁走的原因,于是着手治理。孟尝采取的办法就是恢复珠贝的良好生活环境。他制定法令,严禁不法捕捞行为,规定了捕捞的时间,以及捕捞珠贝的大小。很快,珠贝的生存环境就变好了,渐渐大批珠贝又迁回了老家,并且大量繁殖。不到一年时间,合浦郡的珍珠产量又恢复到原来的样子。老百姓采珠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有些转行了的也都恢复本行,市场活跃起来,百姓的生活也由此安定下来。他们欢天喜地,把太守奉为神明,纷纷到太守衙门门前磕头拜谢,认为是他感动了上天,用神力召回了合浦珠。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珠还合浦)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狼号鬼哭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8回:“况且宝玉才好了些,连我们也不敢说话,你反打的人狼号鬼哭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元·许名奎《忍经》:“尧夫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陌路相逢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八回:“我与你家小姐陌路相逢,欲言恩,恩深难言;欲言情,又无情可言。”
鉴影度形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02回:“这三人将篮子内物件,一齐摆出仔细瞧看,或者寸纸,或者只字,鉴影度形,一概俱无,又仍一件一件装入篮内。”
饥肠辘辘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西湖主》:“而枵肠辘辘,饥不可堪。”
止于至善 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不卑不亢 老舍《四世同堂》五三:“今天,他碰上了不怕他的人,他必须避免硬碰,而只想不卑不亢的多捞几个钱。”
诈奸不及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七回:“正在五岳楼下来,撞见个奸诈不及的,把娘子拦住了不肯放。”又第五十二回:“那厮带将许多诈奸不及的三二十人,迳入家里,来宅子后看了,便要发遣我们出去,他要来住。”
民不畏死 《老子》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走南闯北 老舍《龙须沟》第二幕:“这年月呀,女人尊贵啦,跟男人一样可以走南闯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