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头垢面的成语故事

拼音péng tóu gòu miàn
基本解释蓬:蓬草;散乱 ;垢:污秽;脏。形容头发散乱脸上很脏。
出处《魏书 封轨传》:“君子整其衣冠,尊其瞻视,何必蓬头垢面,然后为贤?”
蓬头垢面的典故
北魏时期,回族人封轨为人正直,喜欢学习,对儒家经典特有研究,他十分注意修饰打扮,有个不修边幅的文人说有学问的人都不注重打扮。封轨回答道:“品行好的人更应注重整洁,并不是蓬头垢面的人才能做贤人的。”那人悻悻而归。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蓬头垢面)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全科人儿 |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
杀手锏 | 艾煊《大江风雷》第四部:“他认为这是最后最厉害的杀手锏,这两句话抛出去,可以使杨大新理屈词穷,哑口无言。” |
纵横开合 | 柯灵《向拓荒者致敬》:“这些文学的核心是迫切的现实感,而笔锋所至,纵横开合,娓娓而谈,从历史掌故……直至民间说唱与绘画。” |
八荒之外 |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仲尼》:“虽远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来干我者,我必知之。” |
秣马厉兵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六年》:“搜乘补卒,秣马利兵,修陈固列。” |
鸿鹄将至 |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使奕秋诲二人奕,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
流离颠沛 | 宋 洪迈《容斋续笔 杜老不忘君》:“前辈谓杜少陵当流离颠沛之际,一饭未尝忘君。” |
时易世变 | 晋 鲁褒《钱神论》:“当今之急,何用清谈?时易世变,古今异俗。” |
表里如一 | 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行之以忠者,是事实要着实。”宋 朱熹集注:“以忠,则表里如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