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之道的成语故事


文武之道

拼音wén wǔ zhī dào

基本解释指周文王、周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子张》:“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


文武之道的典故

周朝时期,民间有一个祭祀百神的“蜡”节日,孔子带弟子子贡去看热闹。子贡担心百姓只顾玩乐而会有危险。孔子给子贡解释道:“百姓成年累月在田间劳作,让他们放松一下,有张有驰,这是周文王与武王定下的规矩,这样便于更好地生产。”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文武之道)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混世魔王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
吉星高照 陈残云《热带惊涛录》:“那是他在香港当学徒时刺上的,带有‘吉星高照’之意。”
疙里疙瘩 清·郭小亭《济公全传》第五回:“滋着一脸的泥,破僧衣,短袖缺领,腰系丝绦,疙里疙瘩,光着两只脚,拖一双破草鞋。”
同室操戈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郑玄传》:“康成入我室操吾矛以伐我乎?”
薄暮冥冥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必由之路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宋 朱熹注:“义者行事之宜,谓认路,则可以见其为出入往来必由之路,而不可须臾舍矣。”
角巾素服
火烛银花 宋 朱淑真《元夜》诗之三:“火烛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东风。”
谠言直声 唐 白居易《唐河南元府君夫人墓志铭序》:“由校书郎拜左拾遗,不数月,谠言直声动于朝廷。”
大张旗鼓 清 张春帆《宦海》:“李参戎带着这些人陆续出了镇南关,便大张旗鼓,排齐队伍,浩浩荡荡地向前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