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牧之地的成语故事

拼音bù mù zhī dì
基本解释牧:放牧牲畜。不能牧养牛马的地。指荒地。
出处汉 桓宽《盐铁论 论功》:“不牧之地,不羁之民。”
暂未找到成语不牧之地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不牧之地)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朝思暮想 | 宋 柳永《倾杯乐》词:“朝思暮想,自家空恁添情瘦。” |
初生之犊不畏虎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四章:“刚吃过早饭,人马全都汇齐,有些人震于闯王和李过的威名,不免惊惶,但有些人好像初生之犊不畏虎,磨拳擦掌地等待厮杀。” |
一视同仁 | 唐 韩愈《原人》:“是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 |
旦夕之间 | 汉·无名氏《焦仲卿妻》:“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 |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乐府诗集·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算无遗策 | 《晋书 桓玄传》:“自谓经略指授,算无遗策。” |
举重若轻 | 清 赵翼《瓯北诗话》:“坡诗不尚雄杰一派,其绝人处,在乎议论英爽,笔锋精锐,举重若轻,读之似不甚用力,而力已透十分。” |
明争暗斗 | 冯玉祥《我的生活》:“于是两方明争暗斗,各不相让,一天利害一天,闹成所谓‘府院之争’。” |
功成名就 | 《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 |
仁义道德 | 唐·韩愈《原道》:“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