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戈扰攘的成语故事


兵戈扰攘

拼音bīng gē rǎo rǎng

基本解释兵戈:武器,指战争;扰攘:纷乱。形容战争时期社会动荡混乱。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冯衍传下》:“遭扰攘之时,值兵革之际。”


暂未找到成语兵戈扰攘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兵戈扰攘)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倾家荡产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董和传》:“货殖之家,侯服玉食,婚姻葬送,倾家竭产。”
肝髓流野 《旧唐书·萧瑀传》:“上奔播六年,中原之人,与贼肝髓流野,得复宗庙,遗老残民闻舆马音,流涕相欢。”
从俗就简 宋 周辉《清波别志》卷下:“今士人有作一二十字简帖,必旋检本,模仿笔画,从俗就简。
狐群狗党 元 尚仲贤《气英布》第四折:“咱若不是扶刘锄项,逐着那狐群狗党,兀良怎显得咱这黥面当王!”
上下其手 唐 周矩《为索元礼首按制狱疏》:“微讽动以探其情,所推者必上下其手,希圣旨也。”
令人神往 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今著述湮没,怅望当时蹈海之风,令人神往不已。”
如履薄冰 《诗经 小雅 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生龙活虎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95卷:“只见得他如生龙活虎相似,更把捉不得。”
仁义道德 唐·韩愈《原道》:“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
下临无地 唐·王勃《滕王阁序》:“飞阁流丹,下临无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