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源溯流的成语故事


穷源溯流

拼音qióng yuán sù liú

基本解释源:河流发源的地方;溯:逆流而上。原指逆流而上探寻河流的源头。现比喻探究和追溯事物的原由。

出处清 王十禛《然灯记闻》:“为诗要穷源溯流,先辨诸家之派。”


暂未找到成语穷源溯流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穷源溯流)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女娲补天 西汉 刘安《淮南子 览冥训》:“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混淆是非 清 陶曾佑《论文学之势力及其关系》:“锢蔽见闻,淆混是非。”
脆而不坚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华而不实,脆而不坚。”
轻而易举 《诗经 大雅 烝民》:“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宋 朱熹注:“言人皆言德甚轻而易举,然人莫能举也。”
自我批评 邓小平《在北方局党校整风动员会上的讲话》:“我们不但要有自我批评的精神,还要有批评的精神。”
默不做声 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三卷:“刘峰默不做声,顺着梯子下了几阶,又回身关好柜底板。”
长夜之饮 《史记·滑稽列传》:“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
明知故问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见他这番光景,明知故问道:‘先生为着何事伤心呢?”
心直口快 元 张国宾《罗李郎》第四折:“哥哥是心直口快射粮军,哥哥是好人。”
万里长城 《南史·檀道济传》:“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乃脱帻投地,曰:‘乃坏汝万里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