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光养晦的成语故事


韬光养晦

拼音tāo guāng yǎng huì

基本解释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出处《荡寇志》第76回:“贤侄休怪老夫说,似你这般人物,不争就此罢休。你此去,须韬光养晦,再看天时。”


暂未找到成语韬光养晦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韬光养晦)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褒善贬恶 宋 邵博《闻见后录》第21卷:“惟有三四寸竹管子,向口角头褒善贬恶,使善人贵、恶人贱,善人生、恶人死,须是由我始得。”
不三不四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五卷:“可见元宵之夜,趁着喧闹丛中干那不三不四勾当的,不一而足。”
大失所望 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记》:“秦人大失望。”
逆来顺受 宋 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12出:“逆来顺受,须有通时。”
气象万千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水中捞月 元 杨景贤《刘行道》三:“恰便似沙里淘金,石中取火,水中捞月。”
女扮男装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66回:“及至此时,才想起他原是女扮男装。”
不置可否 宋 汪藻《浮溪集》:“惟恐失人主之意,于政事无所可否。”
人面狗心 《晋书·苻朗载记》:“朗曰:‘吏部为谁,非人面而狗心,狗面而人心兄弟者乎?’王忱丑而才慧,国宝美貌而才劣于弟,故朗云然。”
不合时宜 东汉 班固《汉书 哀帝纪》:“朕过听贺良等言,冀为海内获福,卒亡嘉应。皆违经背古,不合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