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驼荆棘的成语故事


铜驼荆棘

拼音tóng tuó jīng jí

基本解释铜驼:铜制的骆驼,古代置于宫门外。形容国土沦陷后残破的景象。

出处《晋书 索靖传》:“靖有先识远量,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


铜驼荆棘的典故

西晋时期,索靖长期钻研经史,学识丰富,被封为驸马都尉。晋武帝时被提拔为尚书郎、酒泉太守。晋惠帝被封为关内侯。他有远见卓识,预料时局不稳,天下将发生动乱,看到洛阳宫门旁的铜驼感慨地说:“铜驼,以后你将倒卧在荆棘丛中。”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铜驼荆棘)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一手遮天 唐 曹邺《读李斯传》诗:“难将一人手,掩得天下目。”
服牛乘马 《周易 系辞下》:“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
出师无名 《新唐书·东夷传·高丽》:“莫离支杀君,虐用其下如檴阱,怨痛溢道,我出师无名哉?”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缘悭分浅 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22回:“缘悭分浅,不获再睹丰仪。”
罗掘一空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30回:“是时宁城已罗掘一空,急切不得巨款,没奈何任他所为。”
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 春秋·齐·管仲《管子·版法解》:“度恕者,度之于己也。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
恶衣恶食 先秦 孔子《论语 里仁》:“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千锤打锣,一锤定音 郭澄清《大刀记》第十章:“千锤打锣,一锤定音——队长,你就决定吧。”
白日见鬼 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第六卷:“在京师时有语曰:‘吏、勋、封、考,笔头不倒……工、屯、虞、水,白日见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