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过其门而不入的成语故事

拼音sān guò qí mén ér bù rù
基本解释原是夏禹治水的故事,后比喻热心工作,因公忘私。
出处《孟子·离娄下》:“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
三过其门而不入的典故
舜统治时中华大地经常发大水,禹上书给舜要求治水说:“先父用堰障法治水没有收到成效,我要用疏导法让水流入大海。”舜同意让禹负责治水,禹率能工巧匠开凿河道,疏导水流,治水13年多次经过家门而不能回家,终于消灭水患。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三过其门而不入)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
凿壁借光 | 晋·葛洪《西京杂记》第二卷:“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
德容言功 | 语出《礼记·昏义》。见“德言容功”。 |
直截了当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紫芝妹妹嘴虽利害,好在心口如一,直截了当,倒是一个极爽快的。” |
晓以大义 | 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第十四篇:“林时爽误信其中颇有党人,合欲晓以大义。” |
天昏地暗 | 唐 韩愈《龙移》:“天昏地黑蛟龙移,雷惊电激雄雌随。” |
拂袖而去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12卷:“师云:‘侍者收取。’明拂袖而去。” |
举善荐贤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举善荐贤,乃美事也;卿何荐人于朝,即自焚其奏稿,不令人知耶?” |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七回:“宋江听罢,扯定两个公人说道:“却是苦也!正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
不到黄河心不死 | 清 蒋士铨《空谷香 虎穷》:“我一路何等劝你,你这样人,不到黄河心不死,还说什么亲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