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走了之的成语故事


一走了之

拼音yī zǒu le zhī

基本解释谓不顾而去。

出处鲁迅《书信集·致郑振铎》:“我亦尚在看看人间世,不过总有一天,是终于要‘一走了之’的,现在是这样的世界。”


暂未找到成语一走了之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一走了之)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学而时习之 《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空谷传声 南朝 梁 萧衍《净业赋》:“若空谷之应声,似游形之有影。”
拉大旗作虎皮 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首先应该扫荡的,倒是拉大旗作虎皮,包着自己,去吓唬别人。”
光前裕后 明 李贽《答耿司寇书》:“世人之所以光前裕后者,无时刻而不系念。”
平生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 鲁迅《天花的蔷薇》:“‘平生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乙校不自心虚,怎能给恐吓呢?”
学而优则仕 《论语·子张》:“子夏日:‘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切树倒根
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 元 王晔《桃花女》第二折:“你将那半句话搬调做十分事,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
奋起直追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29回:“义无反顾,惟有群策群力,奋起直追,迅电华会代表,坚持原案。”
进进出出 曾朴《孽海花》第五回:“霞芬进进出出,招呼得十二分殷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