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口烧城的成语故事

拼音chì kǒu shāo chéng
基本解释赤舌:指谗言。比喻谗言为害极其严重。
出处明·杨慎《后蚊赋》:“谮有国兮,赤口烧城;烦言喷兮,积毁销骨。”
暂未找到成语赤口烧城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赤口烧城)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震耳欲聋 | 沙汀《呼嚎》:“每座茶馆里都人声鼎沸,而超越这个,则是茶堂倌震耳欲聋的吆喝声。” |
疚心疾首 | 唐 崔锷《内寺伯朱夫人赵氏合袝志》:“以嗣子奉命鸡林,三岁然复,疚心疾首,亦时礼念,冥期佑助。” |
缘悭分浅 | 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22回:“缘悭分浅,不获再睹丰仪。” |
逸游自恣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梁冀传》:“少为贵戚,逸游自恣。” |
人心归向 | 《晋书·熊远传》:“人心所归,惟道与义。” |
投石问路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12回:“此名为‘投石问路’。下面或是有沟,或是有水,就是落在实地,再没有听不出来的。” |
九霄云外 | 元 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折:“太子也,你在这七宝盒中,我陈琳早魂飞九霄云外。” |
目不忍见 | 《广东军务记》:“真为目不忍见。” |
庖丁解牛 | 先秦 庄周《庄子 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 |
不得而知 | 唐 韩愈《争臣论》:“故虽谏且议,使人不得而知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