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相求的成语故事


同类相求

拼音tóng lèi xiāng qiú

基本解释谓物之同类者互相聚合。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同明相照,同类相求,云从龙,风从虎。”


同类相求的典故

西汉时期,贾谊认为商朝末年的伯夷与叔齐不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是有气节,孔子为他们树碑立传,认为有德行的人会为名节而死。之所以孔子会为他们树碑立传呢?是因为同类相求,道德相同的人才会心心相印。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同类相求)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十万火急 老舍《赵子曰》:“赵子曰的脑府连发十万火急的电报警告全国。”
含辛茹苦 宋 苏轼《中和胜相院记》:“无所不至,茹苦含辛,更百千万亿生而后成。”
坐薪悬胆 《金史 术虎筠寿传》:“中都食尽,远弃庙社,陛下当坐薪悬胆之日,奈何以球鞠细物动摇民间。”
吉星高照 陈残云《热带惊涛录》:“那是他在香港当学徒时刺上的,带有‘吉星高照’之意。”
顺口溜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六章:“群众中广泛流传的几句顺口溜形象地概括了眼下的形势:上面放,下面望,中间有些顶门杠!”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凿壁借光 晋·葛洪《西京杂记》第二卷:“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拭目以待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朝廷旧臣,山林隐士,无不拭目以待。”
言而无信 《穀梁传 僖公二十二年》:“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
识字知书 清·李渔《奈何天·虑婚》:“莫说别个,就是阙忠辈呵,一般也貌昂藏,识字知书,怎奈这命低微,执镫随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