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芒不露的成语故事


锋芒不露

拼音fēng máng bù lù

基本解释锋芒:刀剑的尖端,比喻显露出来的才干或心机;露:显露。有才干或心机却不外露。形容满腹才干或心机,表面上看不出来。

出处宋 沉括《梦溪笔谈补》:“宋寇准拜相时,朝廷所下诏书有:'能断大事,不拘小节;有干将之器,不露锋芒,怀照物之明,而能包纳。”


暂未找到成语锋芒不露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锋芒不露)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大有可为 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地方虽一千余里,仙民成俗,大有可为。”
不正之风 晋 葛洪《抱朴子 辩问》:“移不正之风,易流遁之俗。”
风驰电掣 《六韬 龙韬》:“奋威四人,主择材力,论兵革,风驰电掣,不知所由。”
直截了当 清 李汝珍《镜花缘》:“紫芝妹妹嘴虽利害,好在心口如一,直截了当,倒是一个极爽快的。”
喟然长叹 《论语·子罕》:“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昂首挺胸 《上饶集中营 浩气长存》:“个个视死如归,坚贞不屈,昂首挺胸站在那里。”
仰屋著书 《梁书·南平元襄王伟传》:“下官历观世人,多有不好欢乐,乃仰眠床上,看屋梁而著书。千秋万岁,谁传此者。”
空费词说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三:“仆有一计,于兄甚便。只恐兄溺 枕席之爱,未必能行,使仆空费词说耳!”
言而无信 《穀梁传 僖公二十二年》:“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
不得而知 唐 韩愈《争臣论》:“故虽谏且议,使人不得而知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