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甚解的成语故事


不求甚解

拼音bù qiú shèn jiě

基本解释甚:很;解:了解;理解。原指读书时不求深入;只求了解一个大概。现多指学习、办事等不认真;不求深入了解。

出处晋 陶潜《五柳先生传》:“不慕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不求甚解的典故

陶渊明十八岁那年为自己写了一篇文章,取名《五柳先生传》。陶渊明文章的开头是这样的:先生不知道是哪里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他的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因而就以“五柳”作为自己的号了。先生喜爱闲静,不多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很喜欢读书,似对所读的书不执着于字句的解释;每当对书中的意义有一些体会的时候,便高兴得忘了吃饭。生性爱喝酒,可是因为家里贫穷,不能常得到酒喝。亲戚朋友知道我这个情况,所以时常备了酒邀我去喝。而我呢,到那里去总是把他们备的酒喝光。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不求甚解)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光前耀后 元·亢文苑《一枝花·为玉叶儿作》:“大丈夫峥嵘恁时候,扶汤佐周,光前耀后,直教万古清名长不朽。”
说雨谈云 元·汤式《赏花时·送友人观光》套曲:“弄柳拈花手倦抬,说雨谈云口倦开,须发已斑白,风流顿改。”
匡乱反正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太史公自序》:“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
回光反照 元 杨暹《刘行首》第三折:“阳台雾锁,楚岫云遮,弃死归生,回光返照。”
存而不议 唐·独孤及《仙掌铭并序》:“后代揭厉于玄踪者,聆其风而骇之,或谓诙诡不经,存而不议。”
意气风发 三国 魏 曹植《魏德论》:“武皇之兴也,以道凌残,义气风发。”
发号施令 《尚书 冏命》:“发号施令,罔有不臧。”
女扮男装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66回:“及至此时,才想起他原是女扮男装。”
龙争虎斗 元 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文武每我不信你敢差排吕太后,枉以后龙争虎斗,都是俺鸾交凤友。”
马牛其风 《书·费誓》:“马牛其风,臣妾逋逃,勿敢越逐。”孔颖达疏:“僖四年《左传》云:‘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贾逵云:‘风,放也,牝牡相诱谓之风。’然则马牛风佚,因牝牡相逐,而逐至放佚远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