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危为安,以乱为治的成语故事


以危为安,以乱为治

拼音yǐ wēi wéi ān,yǐ luàn wéi zhì

基本解释治:合理。把危亡当作安定,把祸乱当作太平。形容缺乏政治远见,看不到潜在的危机。

出处汉·贾谊《治安策》:“夫以天子之位,乘今之时,因天之助,尚惮以危为安,以乱为治。”


暂未找到成语以危为安,以乱为治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以危为安,以乱为治)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十全十美 清 陈朗《雪月梅传》:“贤侄出门也得放心,岂不是十全十美。”
冠履倒置 清 赵翼《廿二史札记》第22卷:“明宗之于强藩已多所包容,不能制驭矣。至石晋尤甚,几有冠履倒置之势。”
音信杳无 明·吾邱瑞《运甓记·剪发延宾》:“盼前程音信杳无。”
谨小慎微 汉 刘安《淮南子 人间训》:“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时。”
致远恐泥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张》:“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顾后瞻前 《封神演义》第五三回:“你往我来,遭着兵刃命随倾;顾后瞻前,错了心神身不保。”
雪兆丰年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古人云:‘雪兆丰年’。”
奇才异能 唐 吴兢《贞观政要 择宫》:“臣愚岂敢不尽情,但今未见有奇才异能。”
言而无信 《穀梁传 僖公二十二年》:“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
毁于一旦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窦融传》:“百年累之,一朝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