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改其乐的成语故事

拼音bù gǎi qí lè
基本解释不改变自有的快乐。指处于困苦的境况仍然很快乐。
出处《论语·雍也》:“一箪食,一飘饮,在陋巷,人不堪其扰,回出不改其乐。”
不改其乐的典故
东晋的戴逵从小聪慧过人,对绘画和雕塑很有造诣。
有一次,会稽灵宝寺请戴逵刻一尊一丈六尺高的无量寿佛佛像。佛像刻成了,围观者都称妙,可戴逵左看右看,总是不满意。怕别人不好意思提意见,戴逵就躲到屏风之后,听取参观者的评论、意见,然后進行修改,这样反复多次,三年后才完成。由于戴逵在佛像中溶入了中国人的形像,晋朝的佛像艺术自此别开生面。
戴逵淡泊名利,一生隐居不愿出来为官,而他哥哥则想着建立领兵拒敌的功业。太傅谢安对他哥哥说:“你们兄弟俩人的志向和事业为什么相差那么远呢?”他哥哥说:“因为我忍受不了那份清苦,而家弟也改变不了他的乐趣。”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不改其乐)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吠影吠声 | 清 梁启超《管子传》第一章:“而后之陋儒,并孟子之所以自信者而亦无之,乃反吠影吠声。” |
以文乱法 | 《韩非子·五蠹》:“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
闻声相思 | 《鬼谷子·内揵》:“君臣上下之事,有远而亲,近而疏,就之不用,去之反求,日进前不御,遥闻声而相思。” |
旁若无人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刺客列传》:“高渐离击筑,荆柯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
从俗浮沉 | 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感。 |
不骄不躁 | 毛泽东《中共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只要同志们对于军事政策(行动和作战)和团结人民的政策,不犯大错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是完全有办法的。” |
普天同庆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皇子诞育,普天同庆,臣无勋焉,百猥颁厚赉。” |
德容言功 | 语出《礼记·昏义》。见“德言容功”。 |
炙手可热 | 唐 杜甫《丽人行》:“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
遁入空门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看破的,遁入空门,我听见,并不惊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