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摇地动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山和地都在动摇。形容声势或力量的巨大。
出处《宋书 五行志五》:“大明六年七月甲申,地震,有声自河北来,鲁郡山摇地动。”
例子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1章:“帐外一呼百应地向远处传去,真是威风凛凛,杀气森森,说句话山摇地动。”
基础信息
拼音shān yáo dì dòng
注音ㄕㄢ 一ㄠˊ ㄉ一ˋ ㄉㄨㄥˋ
繁体山摇地動
感情山摇地动是中性词。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声势浩大。
近义词地动山摇
英语powerful(the mountain swayed and the earth trembled)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焦头烂额(意思解释)
- 反复无常(意思解释)
-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意思解释)
- 势力之交(意思解释)
- 先声夺人(意思解释)
- 四书五经(意思解释)
- 哀而不伤(意思解释)
- 笃近举远(意思解释)
- 明争暗斗(意思解释)
- 广阔天地(意思解释)
- 可想而知(意思解释)
- 因噎废食(意思解释)
- 稳操胜券(意思解释)
- 鬼鬼祟祟(意思解释)
- 妻儿老少(意思解释)
- 专心一志(意思解释)
- 赴汤蹈火(意思解释)
- 珠玉之论(意思解释)
- 摧身碎首(意思解释)
- 笑貌声音(意思解释)
- 双柑斗酒(意思解释)
- 密锣紧鼓(意思解释)
- 赤胆忠心(意思解释)
- 苟合取容(意思解释)
- 无计可施(意思解释)
- 流风馀俗(意思解释)
- 搬弄是非(意思解释)
- 识时务者为俊杰(意思解释)
※ 山摇地动的意思解释、山摇地动是什么意思由讲述词义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知无不言,言无不听 | 说的人,凡是知道的无不说出,听的人,没有一句话不接受。 |
将计就计 | 利用对方的计策反过来向对方施计。 |
尾生之信 | 尾生:古代传说中坚守信约的人,他为守约而甘心淹死。比喻只知道守约,而不懂得权衡利害关系。 |
香草美人 | 旧时诗文中用以象征忠君爱国的思想。 |
炙手可热 | 炙:烤。热得烫手。比喻气焰盛;权势大。 |
劳民伤财 | 劳民:使人民劳累;伤:耗费。既让人民劳累受苦;又耗费了资财。指滥用人力物力;造成浪费。 |
半路出家 | 半路:路途走到一半;指成年以后;出家:离家去当和尚、尼姑。不是从小而是年岁大点才去当和尚、尼姑或道士的。泛指半路上才学着干某一行不是本行出身。 |
自食其果 | 自己吃自己种下的恶果。形容自己做坏事;自己受害。 |
顾影弄姿 | 顾影:看着自己的身影;弄姿:做出各种姿态。对着自己的身影,做出各种姿态。形容卖弄身形,自我欣赏。 |
正人君子 | 旧时指正直;有道德的人物。现多用来讽刺假装正经的人。 |
命与仇谋 | 仇:仇敌。命运使自己经常与仇人打交道。形容命运不好,常遇挫折。 |
将伯之呼 | 指求人帮助。 |
平心而论 | 论:说。指采取冷静客观的态度作公允的评论;不掺杂任何感情因素。 |
材雄德茂 | 指才德杰出。 |
气味相投 | 气味:意指思想或志趣;投:合得来。指人思想作风相同;彼此很合得来。 |
不可告人 | 不能告诉别人。多指见不得人的不光明、不正当的用心或行径。 |
细水长流 | 细:微小。比喻节约使用财物;使经常不缺用。也比喻一点一滴不间断做某件事。 |
鹬蚌相争 |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
麻木不仁 | 不仁:失去感觉能力。本指肢体神经失去感觉;对刺激没有感觉。形容思想不敏锐;对事物反应迟钝;漠不关心。 |
不问青红皂白 | 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
无所畏惧 | 畏惧:害怕。没有什么可害怕的。形容什么也不怕。 |
命途多舛 | 舛:不顺,不幸。命运充满不顺。指一生坎坷,屡受挫折。 |
弥留之际 | 弥留:本指久病不愈;后多指病危将死的状况;际:时候。病危将死的时候。 |
母夜叉 | 比喻凶悍的妇女。 |
入文出武 | 称人兼备文武之才,入朝为文臣,出朝为将帅。 |
一清二楚 | 十分明白、清楚。 |
草长莺飞 | 莺:黄鹂。形容江南暮春的景色。 |
以讹传讹 | 以:拿;把;讹:谬误;错误的。把本来就不正确的东西流传出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