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五尺之童五尺之童的意思
chǐzhītóng

五尺之童



五尺之童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亦作“五尺之僮”。指尚未成年的儿童。古尺短,故称。

出处《孟子·滕文公子》:“从许子之道,则市价不贰,国中无伪;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例子俺夫人治家严肃,有冰霜之操。内无应门五尺之童,年至十二三者,非呼召不敢辄入中堂。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


基础信息

拼音wǔ chǐ zhī tóng

注音ㄨˇ ㄔˇ ㄓ ㄊㄨㄥˊ

感情五尺之童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儿童。

近义词五尺童子、五尺之僮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五尺之童的意思解释、五尺之童是什么意思由讲述词义网提供。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引物连类 谓引证或引喻某一事物,而连带及于同类的其它事物。
胸无大志 心里没有远大志向。
石枯松老 枯:干枯。石头干裂,松树老朽。形容历时极为久远。
犬马恋主 喻臣下眷怀君上。
同病相怜 比喻因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怜:怜惜。
如履薄冰 好像踩着薄薄的冰。比喻在危险的境地而提心吊胆。
气充志骄 谓心满意得,骄傲自大。
直截了当 了当:干脆;爽快。干脆爽快;不绕弯子。
主忧臣劳 忧:忧患。君主有了忧患,臣下就要为他效力。
同室操戈 自家人动刀枪。泛指内部相争。操:拿;戈:古代的一种兵器。
半路出家 半路:路途走到一半;指成年以后;出家:离家去当和尚、尼姑。不是从小而是年岁大点才去当和尚、尼姑或道士的。泛指半路上才学着干某一行不是本行出身。
敲诈勒索 依仗权势或抓住别人的把柄;采取威胁手段索取钱财。
偃旗息鼓 偃:放倒;息:停止。原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后用以指休战或不声不响停止行动。
弟子孩儿 弟子:歌妓,妓女。婊子养的。
粗制滥造 粗:粗糙;滥:过多而不加以节制。原指产品制作粗糙;只求数量;不顾质量。现也泛指工作草率;不讲求质量。
钿合金钗 钿盒和金钗,相传为唐玄宗与杨贵妃定情之信物。泛指情人之间的信物。
白首之心 老年时的壮志。
闲情逸致 逸:安闲;致:兴致。指毫无事物所累;轻松超逸的情趣。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
信口开河 随口乱说一气。指说话没有根据;不可靠。信口:随口;开河:指说话时嘴唇张合。
人面狗心 ①《晋书·苻朗载记》:“朗曰:‘吏部为谁,非人面而狗心,狗面而人心兄弟者乎?’王忱丑而才慧,国宝美貌而才劣于弟,故朗云然。”后因以“人面狗心”比喻容貌美好而才学低下的人。②犹言人面兽心。
孜孜不倦 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的样子)。
轻重缓急 缓:慢;不急。指各种事情中有主要和次要的;有急于要办的和可以慢一点办的。
了如指掌 了:了解;清楚。指掌:指手掌里的东西。形容对情况清楚得就像指点掌上的东西;给人看一样。比喻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
汲汲顾影 惶惶然自顾其影,孤苦失望的样子。也指频频地自顾其影,洋洋得意的样子。
耳聪目明 聪:听觉灵敏。形容听觉和视觉非常机敏明利。
有志竟成 竟:终于。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终究会成功。
拼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剐:古代酷刑,割肉。比喻再难的事,拼着一死也敢干下去。
群山四应 应:应和。四面群山纷纷响应。比喻一声号召,人们群起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