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老扶幼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携:牵引,搀扶。指搀着老人,领着小孩。形容不分老少全部出动。
出处《新唐书·魏征传》:“贞观初,频年霜早,几内户口并就关外,携老扶幼,来往数年,卒无一户亡去。”
例子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116回:“只见携老扶幼,牵羊担酒,手执瓣香。”
基础信息
拼音xié lǎo fú yòu
注音ㄒ一ㄝˊ ㄌㄠˇ ㄈㄨˊ 一ㄡˋ
繁体攜老扶幼
感情携老扶幼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状语;指全部出动。
近义词扶老携幼
英语bring along the old and the young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十万火急(意思解释)
- 疚心疾首(意思解释)
- 放牛归马(意思解释)
- 斗方名士(意思解释)
- 刑期无刑(意思解释)
- 炙手可热(意思解释)
- 风流才子(意思解释)
- 同室操戈(意思解释)
- 倒悬之危(意思解释)
- 促膝谈心(意思解释)
- 东扶西倒(意思解释)
- 安步当车(意思解释)
- 神采奕奕(意思解释)
- 大千世界(意思解释)
- 行不顾言(意思解释)
- 败俗伤风(意思解释)
- 鸿儒硕学(意思解释)
- 目眩心花(意思解释)
- 分路扬镳(意思解释)
- 形影相吊(意思解释)
- 粗制滥造(意思解释)
- 漫不经心(意思解释)
-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意思解释)
- 生公说法(意思解释)
-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意思解释)
- 众建贤才(意思解释)
- 道山学海(意思解释)
- 定国安邦(意思解释)
※ 携老扶幼的意思解释、携老扶幼是什么意思由讲述词义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服低做小 | 形容低声下气,巴结奉承。 |
不动声色 | 动:变动;声:说话的声音;色:脸色。内心活动丝毫没有在语言和神情上流露出来。形容镇静、沉着。也作“声色不动”、“不露声色”。 |
日甚一日 | 一天比一天厉害。 |
残花败柳 | 败:衰败。残:凋残。凋残的柳树,残败了的花。旧时用以比喻生活放荡或被蹂躏遗弃的女子。 |
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 饱:吃足;终日:整天。整天吃得饱饱的,什么事也不干。 |
太岁头上动土 | 比喻触犯强暴有力的人。 |
气充志骄 | 谓心满意得,骄傲自大。 |
不分青红皂白 | 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
旁征博引 | 旁:广泛;征:征求;博:广博;引:引证。广泛地引用材料作为依据、例证。 |
皮开肉绽 | 绽:裂开。皮肉都裂开。形容被殴打得伤势极重。 |
可想而知 | 想:推想。可以通过推想而了解真相。 |
快心满志 | 见“快心遂意”。 |
唯物主义 | 认为世界就其本质来说是物质的,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的哲学观点。 |
不得而知 | 得:能够。无从知道。 |
路无拾遗 | 见“路不拾遗”。 |
倦鸟知还 | 疲倦的鸟知道飞回自己的巢。比喻辞官后归隐田园;也比喻从旅居之地返回故乡。 |
夷为平地 | 夷:拉平,铲平。铲平使成一块平地。 |
己溺己饥 | 亦作“己饥己溺”。语出《孟子·离娄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后因以“己溺己饥”或“己饥己溺”谓视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因此解除他们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 |
水中捞月 | 到水中去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只能白费力气。 |
拔苗助长 |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
亡命之徒 | 指逃亡的人。也称冒险犯法;不顾性命的人。亡:无;命:名;亡命:逃匿则削除名籍;故以逃亡为亡命;即逃亡;流亡;徒:一类人(含贬义)。 |
家破人亡 | 家园被毁;亲人死亡。形容家庭惨遭不幸。 |
不在话下 | 原多用于旧小说中;表示故事暂告一段落;转入别的情节。现多指事物轻微;不值得说或事情当然是这样;用不着说。 |
妙语连珠 | 连珠:串珠;像珠子一样一个接一个串接着。巧妙风趣的话一个接一个。 |
鸡口牛后 | 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
脱口而出 | 指话语未经思索;随口而言。脱口:不加思索地开口说。 |
避俗趋新 | 避:舍弃;趋:奔赴,趋向。指舍弃旧俗而追求新潮。 |
哀兵必胜 | 哀兵:由受迫而悲愤地奋起反抗的军队。一说“哀;悯也”。怜惜和慈爱士卒。①指因受欺侮而怀着激愤情绪为正义而战的军队一定能打胜仗。反引申为由横遭侵凌残害而悲愤满腔的国家和民族;能奋起抗战;必获胜利。②慈爱士卒而得人心者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