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àng

仗义


拼音zhàng yì
注音ㄓㄤˋ 一ˋ

繁体仗義
词性动词

仗义

词语解释

仗义[ zhàng yì ]

⒈  主持公道。

仗义直言。

from a sense of justice;

⒉  重义气;守信用。

他们这么不仗义,我们也就别客气了。

be loyal (to friends);

引证解释

⒈  主持正义。

《汉书·贾谊传》:“顾行而忘利,守节而仗义,故可以託不御之权,可以寄六尺之孤。”
唐 李德裕 《荐处士李源表》:“自 天寳 之后,俗尚浮华,士罕仗义,人怀苟免。”
《明史·程启充传》:“帝曰:‘ 守仁 一闻 宸濠 变,仗义兴兵,戡定大难,特加封爵,以酬大功,不必更议。’”

⒉  谓讲义气。

沈从文 《泥涂》:“这个人做事真是特别仗义热心!”

国语辞典

仗义[ zhàng yì ]

⒈  凭义理行事。

《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九》:「那人负气仗义,交游豪俊,却也在江湖上做大贾。」
《儒林外史·第三二回》:「像你做这样慷慨仗义的事,我心里喜欢。」

分字解释


※ "仗义"的意思解释、仗义是什么意思由讲述词义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冉闵虽不肖,但却有你这样仗义执言忠心耿耿的属下,这是我唯一赞赏他的地方。

2.他为人正直,敢仗义执言。

3.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某虽不才,却也敢仗义执言。

4.实际上,我们似乎更希望那些真正富有的人能仗义疏财。

5.他为人正直,乐于排难息事,敢于仗义执言。

6.张一化仗义执言,上书嘉靖,告发皇戚弄威,规劝皇帝自敛。

7.小文的爸爸是县上的*记,为人正直,敢于仗义执言。

8.李纪堂虽出身富家,全无纨绔子弟习气,其为人豪侠仗义,善骑射操舟,曾应招港英政府义勇军,受任为队长。

9.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一方面使得少数人大代表不能正确处理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关系,不能忠实地代表人民的意志,关心群众的疾苦,为人民群众仗义执言。

10.那个候选人是个色厉内荏之人,他从来没有勇气为任何事业仗义执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