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íng

平则


拼音píng zé
注音ㄆ一ㄥˊ ㄗㄜˊ

繁体平則

平则

词语解释

平则[ píng zé ]

⒈  使法则公平。谓按照封地大小和土质美恶制定征收税赋的标准。

引证解释

⒈  使法则公平。谓按照封地大小和土质美恶制定征收税赋的标准。

《周礼·夏官·大司马》:“均守平则,以安邦国。”
郑玄 注:“诸侯有土地者均之,尊者守大,卑者守小;则,法也。”
孙诒让 正义:“刘台拱 云:‘平则,所谓以地美恶为轻重之法。’案 刘 説是也。此则与《大宗伯》‘五命赐则’义同,即《大司徒》土均之法也。”

分字解释


※ "平则"的意思解释、平则是什么意思由讲述词义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圣上,臣听说,物不平则鸣,士有怨而发。

2.,所谓的周末王政衰弱,故有变风变雅,所谓的物不平则鸣,都是说的这种怨谤而生歌谣的观点。

3.我是一个人民代表,不平则鸣,反映市民要求,这是我份内的事。

4.不平则鸣,这是人之常情。小罗受了委屈,发几句牢骚,完全可以理解。

5.我是一个人民代表,只要是不合理的事,我便要提请有关部门注意,不平则鸣,反映市民要求,这是我分内的事。

6.不过,他们疾恶如仇,不平则鸣,拥有高贵的同情心,强烈的正义感。

7.因珠能发音,人亦然,是以此珠功效名之,曰《亦乐(yue)》,为物、人皆同理,不平则鸣之意。

8.世人惟不平则鸣,圣人以无讼为贵。

9.我是一个人民代表,不平则鸣,反映市民要求,这是我份内的事。

10.“物不平则鸣”织就了中国人侠客情结的历史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