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tián yīng
注音ㄊ一ㄢˊ 一ㄥ
⒈ 充塞于胸中。
例旧事填膺。——清·袁枚《祭妹文》
英be filled in the chest;
⒈ 充塞于胸膛。
引汉 王充 《论衡·程材》:“孔子 曰:‘孝悌之至,通於神明。’ 张释之 曰:‘ 秦 任刀笔小吏,陵迟至於 二世,天下土崩。’ 张汤、赵禹,汉 之惠吏, 太史公 序累置於酷部,而致土崩。孰与通於神明、令人填膺也!”
南朝 梁 江淹 《恨赋》:“置酒欲饮,悲来填膺。”
宋 刘过 《六州歌头·题岳鄂王庙》词:“中兴诸将,谁是万人英?身草莽,人虽死,气填膺。”
清 方苞 《弟椒涂》:“弟赴火兮如弦惊,叫天触地兮悲填膺。”
1., 有的怒形于色、义愤填膺;有的扼腕长叹;有的凄然含泪;有的一脸不平之色却在强忍怒火。
2.美国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的消息传来,全国人民无不悲愤填膺。
3., 对于他们枪杀无辜平民,人们感到义愤填膺。
4., 他热爱祖国,不禁义愤填膺,于是告发了他。
5., 对日本歪曲事实,篡改历史的行为,只要是中国人都会觉得义愤填膺。
6., 他们感到害怕,徒骛虚名他们感到高兴,义愤填膺他们发表议论,认为他们知道自己所做的事,并且是为了自己而做的其实他们都是未意识到自己当了历史的工具,做了他们自己不明白而我们却了解的工作。
7., 微臣见闻黄巾贼寇欺天罔地,残害生灵,狼戾不仁,罪恶充积!义愤填膺之下。
8., 你的义愤填膺我们都准确地看到了。
9.两人目赤牙裂,激忿填膺,暗暗发誓,一定要替万家报仇雪恨。
10., 我们常常对社会上的见利忘义义愤填膺,却不知自己也成了其中的一员。共2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