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悟
词语解释
顿悟[ dùn wù ]
⒈ 猛然醒悟。
英insight;
⒉ 通过体现佛教禅宗精神目的的直觉领会而获得的突然的领悟和一种意识状态。
英satori;
引证解释
⒈ 佛教语。谓不假时间和阶次,直接悟入真理。 晋 宋 间已有 道生 立顿悟义,后为“直指人心,顿悟成佛”之旨,禅宗南宗更主其说。与“渐悟”、“渐修”相对。参见“顿渐”、“渐悟”。
引《宋书·夷蛮传·天竺迦黎国》:“宋 世名僧有 道生 ……幼而聪悟,年十五,便能讲经。及长有异解,立顿悟义,时人推服之。”
《坛经·般若品》:“我於 忍和尚 处,一闻言下大悟,顿见真如本性。是故将此教法,流行后代,令学道者顿悟菩提,令自本性顿悟。”
唐 元稹 《梦游春》诗:“结念心所期,返如禪顿悟。”
明 陈士元 《<象教皮编>序》:“儒家立训平易,而持行难於有终;不若佛之旨趣元微,而顿悟得於顷刻。”
⒉ 谓顿然领悟。
引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二:“﹝ 黄山谷 ﹞ 绍圣 中,謫居 涪陵,始见《怀素自叙》於 石扬休 家。因借之以归,摹临累日,几废寝食。自此顿悟草法,下笔飞动。”
宋 魏庆之 《诗人玉屑·初学蹊径·悟入》:“悟入之理,正在工夫勤惰间耳。如 张长史 见 公孙大娘 舞剑,顿悟笔法。”
国语辞典
顿悟[ dùn wù ]
⒈ 佛教用语:(1) 谓在一时间证得真理。(2)证悟一切现象都无真实的生灭变化。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南朝梁·刘孝标·注:「法师研十地,则知顿悟于七住。」
引《五灯会元·卷四·荐福弘辩禅师》:「如来出世为天人师,善知识随根器而说法,为上根器者开最上乘顿悟至理。」
反渐悟
※ "顿悟"的意思解释、顿悟是什么意思由讲述词义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最近反义词查询:
一心一意的反义词(yī xīn yī yì)
分明的反义词(fēn míng)
人云亦云的反义词(rén yún yì yún)
统一的反义词(tǒng yī)
耳目一新的反义词(ěr mù yī xīn)
一朝一夕的反义词(yī zhāo yī xī)
爱护的反义词(ài hù)
受命的反义词(shòu mìng)
返回的反义词(fǎn huí)
同居的反义词(tóng jū)
合力的反义词(hé lì)
垄断的反义词(lǒng duàn)
普通的反义词(pǔ tōng)
人民的反义词(rén mín)
原始的反义词(yuán shǐ)
褒义词的反义词(bāo yì cí)
放弃的反义词(fàng qì)
美妙的反义词(měi miào)
概要的反义词(gài yào)
海外的反义词(hǎi wài)
平庸的反义词(píng yōng)
能够的反义词(néng gòu)
如今的反义词(rú jīn)
促进的反义词(cù jìn)
通过的反义词(tōng guò)
更多词语反义词查询
相关成语
- shí èr十二
- zá huì tāng杂会汤
- gōng zuò zhèng工作证
- dòu qí rán dòu豆萁燃豆
- shú shí jié熟食节
- bō ěr lǐ lùn玻尔理论
- hé bù何不
- shēn hòu身后
- jǐng shǔ警署
- nián yì年谊
- diàn lù电路
- xún jī寻机
- zhù zhòng注重
- tǐ tài体态
- xiào yíng yíng笑盈盈
- shì tóng qín yuè视同秦越
- cǎo liào草料
- bāo róng包容
- cǎo rén草人
- rén zhì yì jìn仁至义尽
- tàn chá探查
- fāng xiàng方向
- lóng wáng龙王
- lòu shuì漏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