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难

词语解释
避难[ bì nàn ]
⒈ 逃离战争或动乱不安的地方。
英take refuge;
⒉ 寻求庇护所。
英seek asylum;
引证解释
⒈ 谓躲避灾难或迫害。
引《韩非子·说林上》:“庆封 为乱於 齐 而欲走 越,其族人曰:‘ 晋 近,奚不之 晋 ?’ 庆封 曰:‘ 越 远,利以避难。’”
《三国志·魏志·袁涣传》:“遭天下乱,避难 交州。”
元 王晔 《桃花女》第三折:“这的是我避难的机谋,趓灾的见识。”
机灵 《香雪海·感激与祝愿》:“我正在 香港 政治避难,并参与筹备 香港 《文汇报》的创刊。”
⒉ 谓避开困难。
引《孔子家语·屈节》:“夫勇者不避难,仁者不穷约。”
唐 韩愈 《唐故赠绛州刺史马府君行状》:“其守官恭慎举职,其朝献奉父命不避难。”
《元史·良吏传一·卜天璋》:“天璋 曰:‘国步方艰,吾年八十,恒惧弗获死所耳,敢避难乎?’”
戴裔煊 《宋代钞盐制度研究》第二编第六章四:“客贩钞盐,趋易而避难。”
国语辞典
避难[ bì nàn ]
⒈ 逃避灾难或迫害。
引《三国演义·第一〇回》:「嵩自陈留避难,隐居瑯琊。」
《儒林外史·第四一回》:「此时多失意之人,安知其不因避难而来此地?」
近避乱 避秦 逃亡 亡命
最近近义词查询:
游玩的近义词(yóu wán)
公理的近义词(gōng lǐ)
疑义的近义词(yí yì)
黄昏的近义词(huáng hūn)
光复的近义词(guāng fù)
土话的近义词(tǔ huà)
说起的近义词(shuō qǐ)
不必的近义词(bù bì)
课本的近义词(kè běn)
脱离的近义词(tuō lí)
希望的近义词(xī wàng)
一致的近义词(yī zhì)
适宜的近义词(shì yí)
若是的近义词(ruò shì)
声气的近义词(shēng qì)
道士的近义词(dào shì)
饰演的近义词(shì yǎn)
十全十美的近义词(shí quán shí měi)
盘算的近义词(pán suàn)
多多益善的近义词(duō duō yì shàn)
上午的近义词(shàng wǔ)
不伦不类的近义词(bù lún bù lèi)
排列的近义词(pái liè)
好处的近义词(hǎo chù)
考虑的近义词(kǎo lǜ)
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