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挽稼堂外叔舅五十韵
[清代]:周馨桂
天道不可知,为善安所望。呜呼外叔舅,典型今则亡。
惟公诵清芬,家学传青箱。幼志殊群儿,幼学以病荒。
洎乎弱冠时,沈思渺难量。穷经无岁月,所得务精详。
锐能穿匕劄,微可穷毫芒。授徒苦昼短,篝灯幸夜长。
鸡鸣读未已,偃息敢在床。精神耗盛年,喀血不自伤。
神耗志益奋,身孱心弥强。吐辞摅蕴蓄,沈郁声琅琅。
维昔辛丑年,文战谁雁行。特冠邑多士,材大期栋梁。
癸卯膺鹗荐,铩羽未翱翔。庙堂储硕士,华国须文章。
天如假公年,世岂弃圭璋。辛丑桂与公,驽骥同腾骧。
蒹葭倚玉树,窃幸有辉光。追随十载中,有游必同航。
所恨居处暂,萍踪同他乡。归来无他往,聚首时一堂。
披豁遗俗物,儒修蕲颉颃。方期百载内,长此奉瓣香。
藉公策我惰,庶几道可臧。讵知旧疾作,才偏与命妨。
栖迟尚客路,二竖缠膏肓。赖得贤主人,高义郁中藏。
不赀费不惜,但惜愿未偿。他乡我始归,闻命趋公旁。
未及接晤晤,泪落已浪浪。况闻沈痛言,令我割愁肠。
佳儿学未成,寿母哀难忘。目视不受含,吁嗟乎彼苍。
平生历苦辛,所志唯显扬。自矢力虽惫,不得怯文场。
双眼辣姜桂,孤骨淩风霜。性含满腔血,固存未许彰。
接物多道气,智圆行则方。犹忆五月时,言志欣共商。
叹我不谐俗,笑谓兼狷狂。谬许虽滋愧,谈心实非常。
诚服夙师事,师资今茫茫。寒日风萧萧,送公归北邙。
益觉此生浮,世事付徜徉。永念公所命,寸心自可将。
仁人必有后,积善无馀殃。诺公我何恃,恃公可致祥。
陈箧发手泽,笔墨流馀芳。神留公自在,卓哉文已昌。
天道不可知,為善安所望。嗚呼外叔舅,典型今則亡。
惟公誦清芬,家學傳青箱。幼志殊群兒,幼學以病荒。
洎乎弱冠時,沈思渺難量。窮經無歲月,所得務精詳。
銳能穿匕劄,微可窮毫芒。授徒苦晝短,篝燈幸夜長。
雞鳴讀未已,偃息敢在床。精神耗盛年,喀血不自傷。
神耗志益奮,身孱心彌強。吐辭摅蘊蓄,沈郁聲琅琅。
維昔辛醜年,文戰誰雁行。特冠邑多士,材大期棟梁。
癸卯膺鹗薦,铩羽未翺翔。廟堂儲碩士,華國須文章。
天如假公年,世豈棄圭璋。辛醜桂與公,驽骥同騰骧。
蒹葭倚玉樹,竊幸有輝光。追随十載中,有遊必同航。
所恨居處暫,萍蹤同他鄉。歸來無他往,聚首時一堂。
披豁遺俗物,儒修蕲颉颃。方期百載内,長此奉瓣香。
藉公策我惰,庶幾道可臧。讵知舊疾作,才偏與命妨。
栖遲尚客路,二豎纏膏肓。賴得賢主人,高義郁中藏。
不赀費不惜,但惜願未償。他鄉我始歸,聞命趨公旁。
未及接晤晤,淚落已浪浪。況聞沈痛言,令我割愁腸。
佳兒學未成,壽母哀難忘。目視不受含,籲嗟乎彼蒼。
平生曆苦辛,所志唯顯揚。自矢力雖憊,不得怯文場。
雙眼辣姜桂,孤骨淩風霜。性含滿腔血,固存未許彰。
接物多道氣,智圓行則方。猶憶五月時,言志欣共商。
歎我不諧俗,笑謂兼狷狂。謬許雖滋愧,談心實非常。
誠服夙師事,師資今茫茫。寒日風蕭蕭,送公歸北邙。
益覺此生浮,世事付徜徉。永念公所命,寸心自可将。
仁人必有後,積善無馀殃。諾公我何恃,恃公可緻祥。
陳箧發手澤,筆墨流馀芳。神留公自在,卓哉文已昌。
唐代·周馨桂的简介
字小山,诸生。顾山人。生于道光六年。深于经学,诗学三唐,擅书艺,工诗词。著有养斋诗文集五卷。邑志传儒林。
...〔
► 周馨桂的诗(176篇) 〕
明代:
守仁
沈沈莲漏滴初乾,忽忽天涯岁又阑。贝叶读残香篆尽,梅花吹断角声寒。
旧文每许閒人录,新句宁容俗眼看。共喜太平林下客,暮年生计托蒲团。
沈沈蓮漏滴初乾,忽忽天涯歲又闌。貝葉讀殘香篆盡,梅花吹斷角聲寒。
舊文每許閒人錄,新句甯容俗眼看。共喜太平林下客,暮年生計托蒲團。
明代:
杨基
偶自循篱出径苔,刺桐花落野棠开。一年春已无多在,几个人曾有暇来。
浸谷陂塘科斗乱,浴蚕时节杜鹃哀。买山莫种闲花柳,多觅松栽与柏栽。
偶自循籬出徑苔,刺桐花落野棠開。一年春已無多在,幾個人曾有暇來。
浸谷陂塘科鬥亂,浴蠶時節杜鵑哀。買山莫種閑花柳,多覓松栽與柏栽。
:
李符清
城市忽已隔,林泉遂见招。盈盈涉珠江,望眼增迢遥。
小艇呼蜑人,驾以木兰桡。僧雏解好事,为我茶瓜要。
城市忽已隔,林泉遂見招。盈盈涉珠江,望眼增迢遙。
小艇呼蜑人,駕以木蘭桡。僧雛解好事,為我茶瓜要。
南北朝:
邹浩
挟策刚为泮水行,暖风迟日试诸生。姚黄魏紫知何许,独有杨花扑砚轻。
挾策剛為泮水行,暖風遲日試諸生。姚黃魏紫知何許,獨有楊花撲硯輕。
明代:
韩殷
西河战罢万方清,处处楼台歌板声。白马锦鞯来騕袅,玉楼银榜枕岩城。
风传漏刻星河曙,日照螭头剑戟明。从此泰阶平似水,肯教世路日兢兢。
西河戰罷萬方清,處處樓台歌闆聲。白馬錦鞯來騕袅,玉樓銀榜枕岩城。
風傳漏刻星河曙,日照螭頭劍戟明。從此泰階平似水,肯教世路日兢兢。
元代:
胡奎
孙膑古名将,庞涓俱学兵。刖足见齐使,始识田将军。
指麾辎车中,号令若风霆。引兵走大梁,遂解邯郸城。
孫膑古名将,龐涓俱學兵。刖足見齊使,始識田将軍。
指麾辎車中,号令若風霆。引兵走大梁,遂解邯鄲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