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王维的诗 > 从军行·吹角动行人

从军行·吹角动行人

[唐代]:王维

吹角动行人,喧喧行人起。

笳悲马嘶乱,争渡黄河水。

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

尽系名王颈,归来报天子。

从军行·吹角动行人译文及注释

译文

阵阵号角声,惊醒了正在酣睡的士兵,士兵们开始紧张地准备出发。

敌军吹响了胡笳,战马闻到战斗的气息也兴奋地嘶鸣起来,双方抢着渡黄河。

太阳落到沙漠的边陲,沙漠弥漫战战士们的厮杀声。

战士们歼灭了敌军,擒获了敌酋,把绳子套在他们颈上带回来献给天子。

注释

从军行:乐府古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内容多写军旅生活之辛苦。

吹角:军中吹响的号角声。动:惊动。行人:征人。

喧喧:喧闹,形容人多、嘈杂。

笳(jiā):胡笳,一种管状吹奏乐器。古时为塞北、西域一带少数民族所喜用。

黄河:水名,在唐肃州(今甘肃酒泉)附近。黄河一作金河。

陲(chuí):边陲,边地。

系:捆绑。名王:指匈奴首领。

参考资料:

1、孙建军等主编.《全唐诗》选注 (1-16册):线装书局,2002年01月第1版:第825页

从军行·吹角动行人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九年谪济州司仓参军以后。王维早年热衷政治,在谪济州司仓参军以后亲眼目睹一次普通的规模不大的出征,以及出征将士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活和杀敌立功的豪情壮志,作者感同身受写这首诗。

参考资料:

1、王维孟浩然著.王维孟浩然诗精选精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3:第19页

从军行·吹角动行人鉴赏

  这首诗是作者早期的作品,早年热衷政治,奋发有为,他的边塞诗流露出爱国主义的思想,具有豪壮的英雄气概。这首诗描写了发生在边陲的一次战斗。“吹角”二句,先从行军写起。凌晨,阵阵号角声,惊醒了正在酣睡的士兵,把他们从梦中催起。于是他们紧张地准备出发,“喧喧”二字形象生动地描写了他们起床后出发前紧张忙碌的热闹场面。“笳鸣马嘶乱”以下四句,具体写战斗的过程。当双方将要遭遇时,敌军吹响了胡笳,战马闻到战斗的气息也兴奋地嘶鸣起来,一个“乱”字,概括了双方即将投入战斗时笳鸣马嘶嘈杂一片的情景,但本句语义的重点在自己一方的“马嘶”。马的兴奋,正说明战士的兴奋。“争渡金河水”的“争”,写出了战士们人人摩拳擦掌,精神抖擞、奋勇渡河,踊跃杀敌的激愤精神。“日暮”二句,写战斗一直紧张地进行着,直到太阳落到“沙漠边”,在那烟尘弥漫的战场上还传来战士的厮杀声,于此可见战斗的激烈。最后“尽系名王颈,归来见天子”写战斗取胜后,将士们凯旋而归的情景。他们歼灭了敌军,擒获了敌酋,把绳子套在他们颈上,然后带回来献给天子,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全诗充满了积极报国奋发向上的情绪,流露了诗人前期较为进步的政治倾向和爱国热情,具有盛唐边塞诗激情满怀、催人振奋的时代特色。节奏鲜明,语言铿锵,善于抓住事物特点,用凝练的词语表达出丰富的思想内容,表现了诗人高度的语言技巧。

王维简介

唐代·王维的简介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 王维的诗(353篇)

猜你喜欢

再次韵十首

宋代陈造

曲巷才人迹,泥涂没屐深。

未妨冲雨到,要伴掉头吟。

感阿富汗近况

近现代伯昏子

莫恃昆仑峻,闲观高附兵。萧墙荆簇满,卧榻虎横行。

白骨撑星帜,烟荒隔汉营。固疆能不慎,奇计待陈平。

庸庵同年于甲子重九集饮浦江高楼有诗纪事依

近现代陈三立

寄命湖船带梦游,又依海客恋残秋。

楹书壁挂成千劫,波影花光聚一楼。

嬴惠庵十景诗为邓元宇将军赋 其四 石窦泉香

明代王弘诲

季子坡翁怀古间,松楸石窦水潺湲。源源本本钟情处,家在泉南第几山。

六七月之交山中凉甚

宋代陆游

城市方炎热,村墟乃尔凉。

拂窗桐叶下,绕舍稻花香。

初至襄阳与熊心开总理夜话

梁朝钟

虎帐铜壶夜气清,羽林十万静无声。单于冬入残三辅,汉上秋成絷九营。

勿虑卫青终失宠,无劳贾诩更谈兵。吴山楚水年馀别,残角空阶尽月明。